第十四章 卡特也是一个农民(二)
1979年1 月29日的整个晚上,罗新华对美中两国的两位首脑在餐桌旁谈些什么
并不感兴趣,他所关注的只是邓小平的安全。上午欢迎仪式上的“突发事件”使他
这种“关注”更加强烈,更加紧迫。虽然在出国前他已预料到可能会发生的种种不
测,并在思想上作了充分的应急准备,但仍没想到在第一天的欢迎仪式上就有人跳
出来行刺,而且凶手竟然那样轻松地就混过了警戒线。这使他对泰伯森吹嘘的“立
体警戒网”不得不产生怀疑。尽管此后美方在邓小平的公开活动场所采取了更加严
密的防御措施,但他浑身的神经仍同拧紧弦的钟表一样分分秒秒都绷得紧紧的,惟
恐稍有不慎再发生什么意外,而这种“意外”现在几乎随时都会发生。这时无线电
对讲机中传来泰伯森低沉的声音:“丹尼尔,命令四、六小组马上进入A 区。”
一直守候在监控器前的局长帮办丹尼尔。约翰轻声应道:“明白。”他随即摁
动了几下键钮,对着话筒呼道:“劳伦斯注意,‘老狼’命令你们马上进入A 区。”
罗新华知道,所谓A 区是指宴会厅便门外的长廊通道,国宴结束后卡特将陪同
邓小平到肯尼迪艺术中心观看文艺演出。原计划从正门穿过前厅走出白宫,现在泰
伯森决定改走便门外的长廊。罗新华很赞成他的这一改动,因为他已在显示器上看
见数百名记者已将前厅挤得水泄不通。他奇怪美国怎么有这么多记者,而且都能随
便出入白宫。罗新华又扫了一眼泰伯森,见他仍然站在那个位置上,目光警觉地环
视着整座宴会厅。他不太喜欢这个高大、傲慢的美国人,特别是他那饱满的前额和
自负的微笑,总令他想起朝鲜战场上的仇敌和耻辱,心中总涌起一丝不快,甚至厌
恶之感。但作为美方的安全特别执行小组组长,罗新华在短短的接触中又很佩服他
的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凡邓小平经过的路线和停留的场所,他事先总要亲自反复
勘察,布置警戒,细致得连一个窗口、一棵小树也不放过,而且总要亲临现场观察
指挥,即使负了伤仍坚持如此。别看泰伯森表面上坦然自信,若无其事,但他这种
不辞辛劳、忠于职守的行为已表明他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尽管在双方互通情况时他
只轻描淡写,笼而统之地讲了几句应酬话,但罗新华断定他一定掌握着别的“险情”
和“线索”,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愿讲明罢了。就像他不愿说出李。乔治和王东升
的关系一样。对此罗新华虽不甚满意,却也理解。
丹尼尔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递给罗新华一杯,感激地说:“罗先生,谢谢你
的灵丹妙药。”
罗新华关切地问:“怎么样?好点了吗?”
丹尼尔转了几下脑袋:“呶,完全好了。”
今天上午,罗新华见丹尼尔讲话时总歪着头,一问才知他昨夜值班在沙发上睡
觉把脖子睡扭了。罗新华患有关节炎,每次外出总爱带几帖“虎骨舒筋膏”,于是
便给丹尼尔脖梗处贴了一块,没想到还真见效了。
丹尼尔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汉语夸奖道:“中国药,伟大!”
罗新华笑了笑,没说什么,两眼仍紧盯着面前的显示器。
丹尼尔指了指显示器的泰伯森,轻声宽慰道:“罗先生放心,有泰伯森在,什
么事也不会发生。”
罗新华呷口滚热醇香的咖啡,随口赞叹道:“泰伯森的确是一名出色的特工。”
丹尼尔却郑重地竖起一根手指:“不,他是一头老狼,一头真正的阿拉加斯加
雪原上的老狼。”
罗新华不明白他这话是褒还是贬,只好随之一笑,没再吭声。
从两天的接触中,他对这位局长帮办的印象还算不错。也许是多年干特工养成
的习惯,他很少讲话,无论是举行会谈还是私下交谈,他总是默默地听别人讲,干
瘦的脸上总是泛着和善的微笑。不像泰伯森那样锋芒毕露,盛气凌人。虽然他年长
资深,虽然他即将离任退休,但对泰伯森却很敬重,甚至有些惟命是从。每当泰伯
森指手画脚下达命令、分配任务时,尽管他是特别执行小组的副组长却很少提出异
议。罗新华出于尊重,曾主动询问他对泰伯森的安排有什么不同想法。他很郑重地
摇摇头:“不,我没有想法,在特别执行小组必须一切听泰伯森的指挥。这就像一
条船上只能有一个舵手,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总统一样。”他还笑着反问道:“你
们不是也主张‘一切行动听指挥’吗?听他的没错。”
罗新华略显窘迫地笑笑,觉得自己的“同情”很有些“小人之心”。对丹尼尔
这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的“君子之腹”越发多了几分敬意。
从几次简短的交谈中,罗新华得知丹尼尔是路易斯安那州人。二战时曾在大西
洋舰队的一艘巡洋舰上任中尉雷达员。珍珠港大战中巡洋舰被日军的炸弹击沉,他
却只受了点轻伤死里逃生。退役后经海军情报处推荐到财政部秘密勤务局也就是后
来的联邦安全局任特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是安全局为数不多的元老之一。他有
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妻子是圣保罗急救中心的护士,现在已退休。一儿一女也均
已成家。他说他们一家人都很喜爱中国,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文明,也是最
伟大的国家。他还不无自豪地告诉罗新华:目前他正在学习汉语,打算退休后和妻
子一同到中国去旅游,亲眼看一看黄河、长城、兵马俑。有时他还在罗新华面前有
意说几句结结巴巴的汉语,那水平如同学舌的鹦鹉差不多。罗新华虽不敢恭维,但
对他的友好之情却很感动。彼此熟悉一些后,谈话也就随便了。一次闲谈中,罗新
华问他对邓小平访美的看法。丹尼尔不假思索地用汉语连声赞叹道:“伟大!伟大!”
他说邓小平敢来美国确实了不起,这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大事,也是全世界的大事,
并称这是跨世纪的访问。他也直言不讳地问罗新华,他不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只
让邓小平当副总理?“他应该是总理,是国家元首。”他有些忿忿不平地说。
罗新华笑道,这是上头的事,他不清楚。
丹尼尔又问副总理在国家领导人中排第几位?
罗新华想了想说,第三位吧。
丹尼尔就递给他一本刚出版的《时代周刊》画报,指着封面上邓小平的大幅彩
色照片得意地说:“可他在世界排第一。”那神态好像邓小平是美国的副总理。
罗新华看过才知道,原来《时代周刊》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世界第一位伟大人
物。
丹尼尔介绍说,这不是刊物评的,是几十万读者选出来的。他还说,亚洲领导
人被评为世界伟人,这在《时代周刊》三十多年的历史中还是第一次。
罗新华倒被他的情绪感染了,凝视着画报颇有些动情地说:“谢谢你,谢谢美
国人民。”
几分钟后,丹尼尔便接到报告:被调往A 区的两支行动小组已全部到达指定位
置。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泰伯森作了报告。从显示器中可以看出,宴会已进入尾声。
两名中方贴身警卫也已站到侧门边等候护送邓小平退席。就在这时,连接外线的电
话铃响了。丹尼尔抓起话筒听了一下,又递给罗新华:“找你的。”
罗新华颇感奇怪,接过话筒一听才知是刘秘书打来的。对方言语很简单:“‘
长城’请你立即返回住地。”
“长城”是王枫的代号。
罗新华心头一紧,不知王枫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找自己,忙应了一声:“好,我
马上回去。”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