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调酒师的发现(一)
不管具体协定是多么有限,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本周为了争取美国政府、国会
和报界而进行的三天旋风般的活动,已经迅速使美国与中国的和解过程出现了新的
势头。……从中国的观点来看,这次访问进一步敞开了引进美国资本、技术和专门
知识的大门,为了使中国现代化,邓先生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而且,这次访问把中
国警惕苏联的观点直接注入了这里正在进行的战略辩论中。这位七十四岁的副总理
既赢得了共和党人也赢得了民主党人的赞扬,他们都认为他是一位干练的政治家。
一些人说,邓运用熟练的手腕、幽默和机敏,已经设法消除了过去三十年的猜疑和
敌对情绪。虽然他在一群记者面前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乡下人”,而“不是一个
城里人”,但是他在国会山却是一个如此自然而轰动的人物,以致国会的一些议员
都去请他签名,这是一种惊人的现象,表明时代在改变,中国和她的领导人的态度
也在改变。纽约州共和党人、参议员雅各布。贾维茨说:“他很聪明。他给你的感
觉是,他无论对谁都率直和坦诚,但他永远不会说他不想说的事。他在台湾问题上
并没有使自己作出什么保证,但是他所说的话足以使我们可以着手实现正常化关系。”
不论在政府内还是在国会山,人们似乎都有这样的看法:由于邓先生谨慎而频繁地
进行政治活动,他已帮助政府安抚那些担心同北京实现关系正常化会使美国不光彩
地抛弃台湾的人。这位中国领导人并没有放弃使用武力来保证同台湾重新统一的意
思,但是他表示,如果台湾当局同意台湾是北京统治下的中国的一部分,他愿意做
出种种让步。外交委员会主席参议员弗兰克。丘奇说:“在台湾问题上该说的他全
说了,他甚至说到这样的话:如果台湾人把他们的旗降下来,并且承认北京是中国
合法政府,他们就能够享有自治权、保持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武装部队和他们同
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不知道还能要人家怎么说。据我看,他在参议院露面是非常有
帮助的。”
《纽约时报》华盛顿1979年2 月10日电一2 月1 日清晨。7 时30分。华盛顿。
托尼沿“秘密通道”很顺利地便进入了警戒区,来到了那座被他称为“隐蔽制
高点”的高层公寓的地下停车场。他掏出手帕很细心地擦了擦溅在西服上的几点污
水,见四下无人,径直走到一辆英国产的“TVR ”牌轿车前这是两天前他存放在这
里的。银灰色的车身上已落了薄薄一层灰尘。他打开后箱盖,拎出那只长方形的硬
壳旅行箱,正要转身离去,忽听背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先生,请等一下。”
他愕然回头,见从水泥柱后闪出一位身着橄榄绿制服的黑人警察,手中提着根
电棍不慌不忙地朝他走来。这个黑鬼,他怎么会躲在这里?托尼不动声色地望着渐
渐逼近的黑汉。来人约三十开外的年纪,臂膀粗壮的像个重量级拳击手。虽然穿着
警服,但帽檐和胸前却没有警徽,腰间也未佩手枪,显然是个杂牌货。他在距托尼
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举起一只手磕了磕帽檐。“对不起,我是这里的保安警卫彼得,
我已盯了您好一会儿,我不知道您是怎么进来的,那边根本没有门。”
托尼温和地笑笑:“哦,彼得先生,您好,是这样的,我记错了停车的位置,
进来后先到里边转了转。”
彼得瞅了一眼不远处的英国跑车,又警觉地打量着他:“这是您的车吗?”
“当然,我已在这里停放了两天。”
“您是新来的房客?”
“对,两天前从拉斯维加斯来的。”
“住几层?”
“7 层,712 房间。”
“能出示一下您的钥匙吗?”
“可以。”托尼放下皮箱,双手在衣兜里摸索着,却掏出一根红色尼龙绳。
“真不凑巧,钥匙卡我没带在身上。你知道,我只是下来取一下箱子,所以就没锁
门。”
“这种情况经常有。”彼得表示理解地点点头。但他那微笑的目光中分明含着
几丝嘲弄和敌意。“您的旅行箱很漂亮,但愿您没把箱子的钥匙也忘在房间里。”
“我这是密码锁。”
“哦,那太棒了,如果不介意,请打开一下好吗?”
“有这个必要吗?”托尼用手指捻动着像小蛇一样柔软的尼龙绳,笑眯眯地望
着对方。
“很有必要。”自称叫彼得黑人警卫跨前一步,用警棍轻轻捅了捅托尼的裆部。
“老兄,你在撒谎,712 房间住的是玛丽娅太太,那是个非常风流的寡妇,而不是
你这长着硬家伙的下流坯。”
托尼粗俗地咧嘴笑道:“玛丽雅太太的确很风流,是她请我来的。我们在一起
整整一天一夜,你猜结果怎么样?”
彼得颇感兴趣地朝前倾了倾身子。
“我用这根家伙,就这样”托尼突然劈手夺过警棍朝对方脸上重重一击,就在
彼得发怔的当儿,他手中的红色尼龙绳已准确而疾速地缠在彼得的脖子上,再猛转
身将黑人警卫仰面悬背在背上,朝一旁的“TVR ”牌轿车拖去。
托尼重新打开“TVR ”牌轿车的后盖,把彼得的尸体扔进去,又“嘭”地锁好,
这才整了整有点歪斜的领带,拎起旅行箱朝通往楼顶的楼梯口走去。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