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总演播室外
一辆高大的数字直播车把不大的空间挤得满满的。车内,空气凝重得让人喘不
过气来,机器的低沉轰鸣,压抑着所有人的心跳。
昨天已经对准了信号的亚洲二号卫星突然对不上了。这颗卫星将传输来自台湾、
香港的信号,是决定直播活动成败的关键一环。原定7 点零8 分凤凰卫视主持人吴
小莉将在台湾花莲医院报道骨髓抽取情况,而此刻离直播只有10多分钟了。
苏州有线电视台制作部主任郭昌雄,在空调打得冰冷的车厢里浑身淌着汗水。
他在这次直播中虽然大权在握,“指挥”着三颗卫星、七辆卫星直播车、两辆数字
直播车,但同时也在接受这些先进设备的考验。他一下子想到了可能是天气对卫星
信号的影响,该不会是香港的暴雨和苏州的浓云在和自己捣乱吧!
“还有8 分钟,6 分钟,5 分钟准备……”
“只有3 分钟啦。”当报道部主任陈广喊出这句话时,漆黑一片的显示器上,
终于出现了台湾慈济中心医院的画面。
“对上了,对上了!”总控室里一片欢呼。
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
在南京,也有许多早起的人。
凌晨5 点多,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总监陈辉便来到演播室。自从卫视频道年初
定位为新闻综合频道后,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在对这场从未
经历过的大型直播,前方后方的记者能否顺利应对?他仍有担忧。
[旁白: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总监陈辉]
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生命,最感人至深的莫过于生死离别。
直播的前一天,一位朋友得知我们正忙于拯救一个白血病患者的事情,戏言为
“小题大做”,我告之,这叫“以小见大”。电视镜头有时就像一个探头,它能把
人们视线中的盲点放大给你看,告诉你熟知的世界中有一个让你惊叹的未知世界。
如果你关注这档直播节目,你就会有一种期待,而且这种期待将伴随《生命20小时
》流程的始终。其实,这种期待的结果是能预见的,不管成败与否,均体现了人类
崇尚的博爱与大公。这是背负着神圣使命的一个群体的劳作,是在千百万人善良和
祈祷的目光关注下进行着的爱心接力。从花莲到苏州,《生命20小时》的时空中蕴
涵着一个民族同根同宗的亲情。悬念与期待不同,其效果与价值必然迥异,也许有
了对生命的期待,电视人和电视观众才会在期待中度过每一个不同的日子。
香港凤凰卫视办公楼
在九龙半岛的滨海大道上,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艰难地行驶在狂风大
雨中。
连日来的暴风雨使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发作,他已经直不起腰来。
但狂泻的暴风雨,更让他坐卧不安,他一定要坐在办公室里全程“陪看”今天
的电视直播,以便随时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
[旁白: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
这次电视直播由凤凰卫视、江苏电视台和苏州有线电视台以及台湾的东森电视
台、大爱电视台联手合作,分七大时段间断性直播骨髓的抽取、传递和移植的全程
实况。
此次直播路线跨越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分设花莲、台北、香港、上海、苏
州五大直播点。五百多名电视工作人员参与直播,动用了三颗国际通讯卫星,七辆
卫星直播车,两辆数字直播车,开创了我国海峡两岸三地全程电视互动直播的先河。
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做这场直播?“把这么多的钱
直接用在治病救人上不是更好吗?”有报纸记者这样问。我就顺着慈济来了四个送
髓志愿者的势反问一句:1025cc的骨髓血浆需要四个大活人护送吗?把那旅费直接
捐给病人不是更好吗?
对于那四位争先恐后的志愿者来说,他们是要亲身经历这样的爱心行动过程。
爱心,岂能用钱替换?对于海峡两岸的五家电视台来说,我们都是在尽媒体的本分。
中国人有些不好的陈腐观念,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有一些错误观
念,比如认为捐赠骨髓危害健康,这使包括骨髓捐赠在内的一切人体器官(包括血
液)捐赠都饱受困扰。
必须指出,不少同胞有心行善却欲捐无门。《中国妇女报》2000年5 月报道说,
一个名叫朱金平的白血病患者和他的妻子胡敏热心地征集到四百多位志愿者的签名,
表示愿意捐赠骨髓,但各地的骨髓资料库都表示无法接收。这里又暴露出建立骨髓
库的另一个难处,就是没钱对志愿者的血浆进行检测,每做一份血样检测,得花费
近五百元人民币。中华骨髓库宣传负责人吉成章说:“我们总不能让捐赠者又出骨
髓又出钱吧?”由于经费困难,各骨髓库都无法扩大采血范围。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台湾花莲慈济中心医院
6 点40分的台湾花莲还沐浴在太平洋的宁静曙光中。人们还没有开始一天的工
作。
但在慈济中心医院,一位台北的青年男子,已被推进了二楼的一间手术房。他
就是被陈霞亲切地称作“大哥哥”的自愿捐髓者。已经全身麻醉的他,静静地躺着,
但仍然面带虔诚的微笑。
插入他髂骨中的针头,很快抽出了第一管10cc的髓血,这是每一针的最大抽取
量。
--------
扬子晚报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