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陈霞的小舅妈也笑了。她只比陈霞大不了几岁,平时她们更像是一对亲密无间
的姐妹。她跟小霞有个约定,等小霞从无菌舱里出来,她也会把自己的一头黑发剃
了,大家比比看,看谁的头发长得快,长得浓!
院士陆道培右手支撑着自己的额头。他累了,毕竟是70多岁的老人了。
这位被同行们尊敬地称为“亚洲骨髓移植之父”的老人,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
代就奇迹般地成功进行了同基因骨髓移植手术。在四五十年的漫长血液病研究中,
这样的场面他见得太多了。但每一次重新面对,他都心绪难平。
他深深地知道,人类在与白血病魔的较量中,彼此间的爱心有多么重要。
他同样知道,仅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陈霞的顺利移植,并不等于她就没有了
性命之虞。今后,她还要经过很多的关口。生命与死神的拉锯战还要持续三天、五
天,三个月、五个月,三年、五年,甚至更长———
如果一切顺利,1305CC的髓血将在三个小时左右注完,这期间,医生要密切关
注陈霞的反应,确保输注安全;
未来的三个星期是陈霞最危险的时期,这期间的新的骨髓尚未植活,而她自己
的骨髓和免疫功能又被摧毁,最容易引发各种感染和出血,同时这段时间也是产生
急性VHD 的高发期,过了这个时期之后,还有三个月容易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的时期,安全地度过了这一时期,人们才可以稍稍喘口气;
但在今后三年内,随时都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
苏大附一院无菌舱内
22点30分,守护在无菌舱中的医生唐晓文在病程记录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陈霞12病室1216床住院号:413160
在给予非那根肌注、甲基强的松龙80毫克预防过敏反应等药物后,于21点50分
为陈霞输注第一袋台湾志愿者捐献的BM(骨髓液共1305CC,ANC4.1×108 足量)。
最初15分钟输注速度为100CC /小时,患者无皮疹、骚痒、发热等过敏反应,遂加
快滴速,逐渐加至350CC /小时。到目前为止,已输入180CC 左右骨髓。患者尚无
过敏及溶血反应。体温37度,脉搏92次/分、血压105 /60毫米汞柱,血氧饱和度
98%。
陈霞生命体征平稳。
14日凌晨0 点41分以后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病房前
透过层层的玻璃,无菌舱里的陈霞丝毫没有显出睡意,两只手上下拨弄着什么。
记者拨通了无菌舱内的电话———
记者:觉得现在情况怎么样?
陈霞:都挺好的。
记者:觉得累么?
陈霞:还行。
记者:有很多人都在关心你的情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陈霞:有。首先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第一次生命;然后,我要感谢那
位台湾同胞和所有关心我的人,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和勇气。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套话,但我要说,我今后会努力为社会多作些贡献——
—虽然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能力,但我会尽我所能,去关注那些更需要关注的人
……
凌晨2 点40分,无菌舱内一片宁静,陈霞进入了梦乡。
这个夜晚,陈霞睡得格外香甜。
6 月14日
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出了记者朱国斌制作的有关陈霞病情的最新
消息,让所有关注陈霞的人感到莫大的欣慰。
晚上,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公布了中华骨髓库的热线电话。
同日,为陈霞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郑先生安然出院返家。
同日,上海一位55岁的刘姓老人成为国内年龄最大的骨髓捐献者。
同日,陈霞的母亲余言凤和陈霞的主治医生吴德沛一同前往苏州市红十字会登
记捐髓。余言凤编号274 ,吴德沛编号299.
6 月15日
陈霞在日记中写道:
这两天我的胃口不是很好,肉体也受了不少折磨,但我的精神一直很乐观。人
生其实像一座钟,总是在受到打击之时才释放出自己美丽的心声。那悠扬的声音,
一声比一声悦耳,一声比一声从容。吃苦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可以磨练人
的意志,让人在艰苦与困难面前一次次地坚强起来。生活中,人应该学会吃苦,品
味苦的隽永。
6 月18日
沈阳20岁女大学生郭娜在沈阳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为她提供骨髓的是上海某研
究所的女干部唐铮,这也是上海的中华骨髓库提供的第一例非亲缘异体供体。东方
网对此进行了网络直播。
郭娜在写给医生的信中说:“我真的太渴望生命了。”
6 月19日
据不完全统计,《生命20小时》两岸拯救陈霞行动直播后的一周内,仅江苏省
的南京、苏州、徐州、连云港等地的红十字会接到的要求报名捐髓的电话已超过一
千个。但有关方面表示,他们因为资金原因,暂时还无法对志愿者进行骨髓检测和
资料储存工作。
6 月20日
一个与陈霞同名同姓的白血病患者由成都登上前往北京的火车,准备近期在北
京人民医院接受骨髓移植手术。
33岁的四川陈霞是盐都自贡的一名乡村女教师,1998年8 月被诊断出患有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全家为挽救她奋力抗争,债台高筑。经媒体披露后,社会各界掀起
“爱心营救大行动”,捐款达219000余元。
为陈霞提供骨髓供体的,将是她的四妹陈红。
6 月21日
新华社记者李灿、朱旭东报道说,健康骨髓“入住”陈霞体内一周来,陈霞的
情况很稳定,只是目前白细胞数仍很低,医院开始为陈霞注射造血生长因子(一种
人工合成的粒细胞生长因子),帮助她尽快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新的骨髓是否生
根发芽,要在两星期后才能见分晓。
据医生介绍,陈霞这两天胃口不是太好,但精神不错。目前体温在37度左右,
血小板维持在两万以上,不过白细胞数只有两百个左右,而正常人的白细胞一般在
四千到一万个左右。
6 月26日
陈霞的主治医生吴德沛兴奋地向外界透露:
陈霞新植入的白细胞已经成活,白细胞数量很快上升到一千五百个。而通常情
况下,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要在术后三周白细胞数量才会明显上升。吴医生说,这
主要得益于供体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含量多,充满活力。
吴德沛同时透露,李政道博士5 月26日来看望陈霞时从苏大附一院带走的三名
白血病患儿骨髓样本已有一名配型成功,患者是扬州8 岁女孩殷蕾,手术计划在两
三个月内进行。
同日,筹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的专家论证会在南京举行。
同日,第三十八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中国红十字
会名誉会长江泽民亲手为获奖者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颁奖。国务院副总理李岚
清指出,中国红十字会多年来协助政府在救助灾民、挽救生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
作。
--------
扬子晚报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