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说,现在大学生这么关注着你,我也希望你的创业形象依然在闪光,你对大
学里的创业潮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大学生创业还是应该慎重一点,比如说大街上流行什么服装,大家都去
买来穿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你不能因为现在流行创业,而大家都跑去创业。
对于创业如果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可能会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出来。在创业之前,
应该很理智地权衡一下,到底是跟着一个潮流在创业,还是自己确确实实具备了这
个实力,或者具备了这个很强烈的意念,同时也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了这方面的素
质。
像我当时创业吧,是在不经意中被推上来的,不能说我具备了这方面的素质,
应该说当时是很不成熟的。在这一年来,我真的看到了很多东西,也经历了很多东
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组来找我,他们跟我
说,你很会保护自己。因为他们找了我大概有一星期都没找到我的人,后来跑到武
汉来了,通过我们校团委找到我,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最后走的时候跟我说:
“李玲玲好好干,我觉得你已经具备了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我觉得这是
我这么长时间来听到的最感动最让我高兴的一句话。李玲玲又一次停了下来,我微
笑着对她说:“你已经成熟了。”她有点着急地说:“也不能说完全成熟吧,至少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像以前那么盲目。”大家都知道,媒体炒作是能把一个人
炒红的,我问李玲玲真正发自内心的想创业的愿望到底有多少。
当时的创业念头也不是很强烈,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有一些小发明,心里特别想
把这些专利变成产品,能拿到社会上去推广。当时真正要做的时候,我已经想过会
很难,但没想到会这么难,当时上马应该是很匆忙的。
不管结局如何,我还是很感谢世博公司,它给我十万块钱的创业风险金,让我
获得了尝试学习的机会,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肯定感谢他们。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李玲玲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也许这条路也布满了荆棘,
但愿她能一路走好。她最后这样跟我说:“如果你选择放弃的话,永远也没有成功
的机会;如果你始终在坚持的话,你总会有成功的机会。”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对
李玲玲说:“做企业是天天难过年年难过,但即使你是天天难过也要天天过,年年
难过也要年年过。”李玲玲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她说人生永远是一架天平,在天行
健的时候,她买了一个日记本,在本上第一句话写的就是:人生就是一架天平,如
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话,你付出的也要更多。
人物印象:正如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组的人所说的那样,李玲玲不好找,
我也体会了一把。去武汉之前,我想方设法要跟李玲玲联系上,可未能如愿,那只
好去武汉找了,可是武汉我一个人都不认识,而且我又没有什么“来头”(指中央
台的那样大单位),所以为能否找到李玲玲心里一直在打鼓,但按我的性格来说,
既然到武汉来了就一定要找到李玲玲,总不能白跑一趟吧!
终于在网上找到李玲玲的总经理办公室电话,可是打了一天都没人接,我只好
往公司的行政部打,一位先生接了电话,并详细问了我的来意。他把我的手机号告
诉李玲玲,并对我说李玲玲会给我来电话的。我不敢冒昧向那位先生要李玲玲的手
机号,那只好等李玲玲的电话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李玲玲还是没有来电话,我只
好在赶去公司的路上向那位先生要李玲玲的手机号。
见到李玲玲,多少有点让我吃惊,一是她看起来很普通,剪着一头短发,素面
朝天,衣服很朴素,那个手提包也是大街小店随处可见的;二是她的总经理办室,
也很简单,她那宽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那个写有“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字样的奖
牌,靠墙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两盆塑料花和一艘由无数张一分钱纸币折叠成的“钱
船”。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访谈中,李玲玲边回答我的问题,边整理自己的东西,我注
意到她的手一直没有离开那本名片夹,她不停地翻名片,偶尔还打几个电话。我想
我来得很不是时候,她有很多业务要联系,还要为明天去北京参加中央台的“对话”
节目作些必要的准备。她只能给我半个小时,也许她并不知道,这半个小时是我从
西安(也是采访)坐了十七个小时的火车换来的。我不辞辛苦来到武汉就是为了采
访她,把她最真实的一面告诉读者,告诉那些关心她的人。
她匆匆忙忙要去武昌那边的华中科技大学,而我也要回武昌那边的宾馆去,她
说那一起走吧。她带我去附近的公共汽车站,她想坐公共汽车,一块钱就到。我说
打车吧,她说打车太贵了,要好几十块钱呢。我马上又说,没事,我来付车钱。于
是,我俩上了一辆富康出租车,一起坐在后座。
出租车朝武昌方向开去,我俩聊起了文学。刚才在她的办公室,我送给她一本
我的新书,她送给我一本诗集。我说我喜欢写小说,她立马跟我谈了她的家族史,
说自己很想写一部长篇小说。当出租车开上长江大桥时,我投眼朝江上望去,一条
条小船在江中逆流而下,看似停滞不前,其实一直都在移动。
我送李玲玲到华中科技大学,她一个人下了车,跟我道了声“谢谢”。她已经
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系研究生,当出租车驶出校园时,我突然想起忘了问她为何
还要读“新闻”,是为了拿个硕士学位,还是别的?按理说,既然选择了开公司做
企业,那应该读个经济类的研究生才对呀,我实在不明白读“新闻”对她开公司做
企业有什以帮助。其实,我想问李玲玲的问题很多,但我俩只有半个小时的交谈,
所以只能如此了。
刚才在路上李玲玲向一位朋友打电话借钱让我听到了,对方说没钱,我很惊讶,
因为李玲玲只开口借“一千或八百块钱”。李玲玲说,她自己的一万块钱积蓄投入
到生产她专利产品的那个工厂去,现在经济紧张,而又要马上买三张(和母亲、大
学老师一共三个人)去北京参加中央台“对话”节目的飞机票,虽然到北京后飞机
票能报销,但现在必须拿自己的钱去买。她身上连买三张飞机票的钱都没有,我心
里酸酸的。
其实,从下午的接触中,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她背后的辛酸,她说自己每遇
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跟她说的那句话:“当你遇到100 个困难的时候,你
一定要想出101 个的解决方法。”真的,我已经没有理由不相信李玲玲会成功,连
出租车司机都说:“刚才那个女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女强人的。”此时此刻,我想
起了李玲玲在网上的自述:“为了不再当花瓶,为了验证自己还能做一点事情,我
愿意从零做起……”“花瓶”这个词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不禁要问:有多少
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充当过作为学校或地区宣传创业形象的“花瓶”角色呢?
下一节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