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业者档案:方兴东,1969年生于浙江义乌,1987年至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
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3 月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攻读博
士学位,1999年3 月停学,发起创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
互联网实验室,即北京因特雷博互联网咨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首席分析家。
作为IT独立评论家和专栏作家,“数字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
主要学者,被誉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1999年,他对微软
“维纳斯计划”的批评以及他提出信息时代“知识霸权”的概念,引发国内外的强
烈争论,促成了中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道路的全局性讨论。曾被某报誉为“最具挑
战精神的新锐人物”。
2000年6 月,方兴东被《亚洲周刊》称为“中国重要的高科技企业家”。2000
年8 月,互联网实验室在《新周刊》的“中国行业新锐榜”中位列调查咨询业首位。
互联网实验室重点研究中国和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目前为国内外二十
多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传统企业提供互联网长期咨询
服务。
出版过《数字神坛》、《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硅谷时代》、《微软罪
状》、《创新式摧毁力》等IT著作,并出版有诗集《你让我顺流漂去》。
互联网实验室刚成立时只有两个人,在清华园宾馆几十平米的一个小房间里。
2000年3 月1 日,公司迁至清华创业园学研大厦,有了360 平米的办公空间,员工
超过50人,并且在香港和波士顿建立了分公司。互联网实验室由活跃于中国互联网
界的一批著名分析家、企业家发起和参与,除方兴东外,还有姜奇平(任首席经济
现论家)、王俊秀(任首席研究员)等人加入。
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专注于互联网兼顾资本市场和传统产业,对互联网公司提供
公司商业模式研究与战略咨询;同时提供面向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
公司、投资银行的投资分析和咨询,充当互联网业者和投资者的中介;帮助传统产
业(特别是传统的上市企业)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转型战略。主要业务有公开研究报
告、客户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月度动态分析、每周新闻精粹简报、互联网俱
乐部、学术会议、培训、网上研究社区、论坛等。
在互联网实验室的网站(www. Chinalabs. com )的首页上,有方兴东的个人
资料和自述,他这样介绍自己:
昔日梦里的自我定位是诗人?是电力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现实里获得的冠
名却是“独立IT评论家”,同时这也成了崭新的自我期待。
拉美作家略萨说“要把对文字的爱好视为一种宿命”,这句话也许值得认同。
还有人说我“把自己交给了信息时代,象诗人把自己交给了诗歌,象女人把自己交
给了爱情”。也许还可以加一句,信息时代猛于虎,投身这个行业的人,都为激情
和梦想所俘获,都把舍身饲虎作为陷落和飞升的道路。
诗人气质是所有与生活有亲昵和默契之情的人的共同气质,文字则是每个不愿
意被淹没的人为自己的心灵和头脑锻造的标志。交流则是人找到“禅房花木深”的
生存美景的“曲径”。
我个人成熟的标志也许就是有了容纳的心胸,愿意听到来自各种立场和境地的
声音。
分配时我从学校带来2000本书。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远郊时,我是分
到那儿的两个研究生之一,但那个企业其实没建起来,看了一年书。我从西安带来
2000多本书。现在我的书更多,但没有时间看。回想起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我
一直学工科,每天接触各种仪器,计算机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普通工具,没有什么神
秘感。后来,一个大学同学约我给他写稿子。是这个领域的快速变化,使我在接触
它3 年后就成了所谓名人。
果真如此,过足诗人瘾,又做了IT界主治大夫,于是,方兴东成了当代创富神
话的一个主角。方兴东在1999年出版的诗集《你让我顺流漂去》的“作者简介”里
这样写着: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难去农民本色。工作、生活可与务农相比拟。
主种高电压技术,听起来能吓着不少人。业余还兼种诗歌与计算机市场,前者始于
上大学时,当时正是热门,如今越来越像珍稀动物,种得艰辛,收得却不多,有零
零星星散播于《诗刊》、《星星》等刊物以及《开放的天空》等诗选中。至于计算
机市场分析,始于上博士期间,是当今最热门行当因此比较高产,广播于《南方周
末》、《计算机世界》等地,并著有《数字神坛》、《骚动与喧哗》等书。博士论
文《高电压水处理技术》将杀青。用农民的行语来说,99年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错。
诗人总是喜欢田园风光的,我想,把IT比作是一片田野,那么在信息时代辛勤
耕作的方兴东就是一个获得丰收的“农民”。其实,方兴东更喜欢人们称他为“学
者”,别人告诉我,公司员工平时都叫他“方博士”,而不是“方总”。方兴东因
为挑战微软而声名鹊起,被誉为“反微软的斗士”。1999年3 月10日,微软的盖茨
神秘地造访中国,带来为“中国人专门量身定制”的“维纳斯”。第二天,《南方
周末》便刊出方兴东“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的文章,立即引起业界内外的轰动。
这一震动有人戏称绝不亚于Internet的P Ⅲ和Compaq老总的访华。几星期后方兴东
《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出版,此时广大中国人民正沉浸在一片悲愤中(中
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于是在媒体的一片声讨之声中,方兴东成了媒体的宠
儿。
从偶然进入IT评论界之后,方兴东一直很火。方兴东的创业伙伴姜奇平曾帮方
兴东算过一笔帐,算他值多少钱?算得的结果是方兴东吸引的注意力价值为486 万
元。并且说:“盖茨、杨致远和安德李森,至少要等到离开学校才获得他们的第一
个一百万。这一点上,方兴东显得更成功。”套用姜奇平的另一个概念,方兴东是
个不折不扣的“知本家”。
2000年11月6 日下午5 点正,我来到学研大厦互联网实验室,见到了方兴东。
我俩坐在他办公室的沙发椅上,开始聊了起来。
我是1996年3 月份考入清华的,大概在6 月份,我的一个同学约我写IT方面的
稿子,在这以前我从不关心IT. 我的文笔比较好,以前在西安交大是校文学社和诗
社的社长。为了写这篇约稿的文章,在七八月份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清华
图书馆把近两年来跟IT有关的媒体杂志刊物全翻了一遍,大概做了5 本大笔记本的
笔记,然后开始给他写文章。出了几篇后,反响非常好,这个行业对我非常有吸引
力。
我原来学的是高电压,这个比较老了点,我这个人一直是不安分的,比如在西
安交大搞文学社,写诗。到清华来了以后,文学这块领域越来越冷门了,而IT这个
行业跟我的性格很相投。这个行业挣的钱比较多,但真正勤奋的人比较少,我要是
做这个事情的话肯定很努力,会做得非常好。反正一进入这个行业来,感觉自己非
常有优势。从1996年开始写,到1999年“维纳斯计划”出来以后,许许多多的人都
知道了我。以前只是业内名气很大,后来是整个社会层面名气比较大了。
大概做到1996年的时候,我想今后自己肯定要走这条路,而不会去搞高电压了。
我是很传统的,这个清华的博士学位我还是要的,课题我要把它做好,外面的事情
也要把它做好,所以我是脚踏两只船在那做着。为了专心搞IT,我暂时休学,休学
两年再回清华把课题做好。
在去年7 月份的时候,我考虑要搞一个公司,因为整个互联网在中国一下热起
来了,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咨询跟研究咨询这个行业在中国是个空白。我
觉得自己做这个东西非常有优势,起码比别人有优势。当时我所考虑的是,我现在
做IT那以后是到媒体去呢,还是到哪个公司去呢?都不是一个好的去处。去媒体的
话,你就不能很自由地写,因为IT媒体很受广告客户的影响,而我的文章刺激性很
强,基本上批评居多,如果批评哪家广告客户,肯定会给报纸施加压力,所以我不
可能去具体哪一家报社;我也不可能去哪家公司里头,因为到一个公司以后你整个
在外面发表文章,把心思放在工作外,老板肯定会不满意的。
在美国的话,类似这种搞产业分析的话一般都是咨询公司,或者研究性公司,
或者投资银行这种机构。我对国外这行业非常了解,我看英文跟看中文没什么区别,
阅读没有障碍。比如前十大IT分析家,我非常了解。
只有在互联网发展起来,学生创业才变得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以前创业的话,
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有势,是吗?学生你是“三无”呀!有了风险投资机制
以后,“三无”的人你才有可能去创业。一开始我也没考虑要休学,大概在公司开
始运作起来后,一上班后我发现做一个公司比以前想象的难得多,你不能小打小闹,
而是要把它做成规模化,所以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公司里面。当时两边都兼顾,一
天没去清华的实验室做课题我就内疚,那就半天去学校,半天来公司,可往往是去
清华的实验室报到一下就跑到公司里来了。到后来经常两三天不去,心里压力就非
常大,情绪也就受影响,没心思去做事情,这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你在导师
那边要有一个很好的交待,这里又有事情要处理。最后,我跟导师说先把课题放一
放,他对我做公司从来没有反对过,他认为我休学也挺好的,我就办了休学,完后
感觉轻松了很多。
下一节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