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业者档案:任良,1978年生于江苏苏州,1997年至今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自动控制系,现为大四本科生,已获免试直读该系硕士研究生资格。2000年4 月
获50万元风险投资,注册成立南京世纪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该公司是
江苏省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接受风险投资创办的高科技企业。
在南京珠江路电子一条街的二十一世纪广场三层,新驻进一家IT公司,它就是
名字响当当的南京世纪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主人是年仅22岁的任良。他在
电脑方面特殊的天赋与骄人的业绩,总会让人想起年轻时的比尔·盖茨。他遍及世
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达几十万的软件用户,他每天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
封电子邮件,便是最好的佐征。任良最擅长的是开发软件,短短的几年已经让他成
为国内著名的IT人。
公司的创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及支持,各大媒体在公司开张前就对公司的
成立及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公司的成立也倾注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部门及相关
老师的心血及支持,使得公司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现在一提起任良,南航的学生
没有人不知道的。
软件及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核心推动力,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世纪通公司立
足于技术创新,虽然刚刚起步,却已经和国内外多家著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
系,象国内著名的金山软件公司,世界第二大CAD 软件制造商台湾桀翊科技股份公
司以及国内众多的ICP ,还有香港、新加坡、美国等许多信息领域的企业有着良好
的合作与交流。在发展的初期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及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研
发、网站规划及设计,努力推动企业上网,全民上网;在发展稳定及成熟后,公司
将尝试推出自己的产品及品牌。
世纪通公司有着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管理及开发团队,虽然刚上路不久,但
对于年轻的IT业来说,年轻就是优势,就意味着活力。任良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希望
为新生的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他们的口号是:互联网推动世界,
软件推动互联网。
2000年11月25日早上10点半钟,我从自己所住的饭店打车来到珠江路边的二十
一世纪电子科技广场,一层和二层都是卖电脑的,十分热闹,感觉像是走进了北京
中关村大街的电子市场似的;三层是写字楼,我走进了世纪通公司的办公室。喝一
杯茶的工夫,任良也赶到了公司,我俩坐在靠门的一张小会议桌旁边,开始了正式
的访谈。今天是星期六,写字间只有一两个人在工作,显得很安静,跟楼下的电脑
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首先问任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电脑的,而且为何对
电脑这么感兴趣?
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也就是上高中之前,我当时对玩电
子游戏非常感兴趣,听说用电脑玩游戏更带劲,我就说服父母为我买台电脑。整个
暑假,我都在弄那台电脑。一段时间后,一般的电脑游戏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好奇心,
我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最后发现玩电脑的最大乐趣是编程,于是对编程的兴趣
一发不可收拾,从DOS 写到Win3.1,再从Win3.1写到Win95 、Linux 等等。
上高中后,我开始给《大众软件》写稿,成为这家杂志的特约作者,那时写的
稿件大多跟我编写的程序有关。1996年我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省的信息学奥林
匹克电脑竞赛,获得了二等奖。
那时候还没有网络传播,只能写一些软件通过《电脑报》、《大众软件》发行
的光盘传播出去。
上大学后有了互联网,我便开始上网,当时还继续做免费性质的共享软件,同
时一些软件公司找上门来给他们编一些软件,合作一些商业项目,我也开始有了收
入,所以我做的事情有两块,一方面是做个人软件,另一方面是做商业项目。
由于我做项目比较多,软件流行也比较广,就有一些投资商对我有投资意向,
想让我成立公司。由于精力有限,我并不急于成立公司,一直到今年2 月份,也就
是大三下学期,北京中富投资有限公司找我谈投资意向,由于比较谈得来,我便接
受了。他们投的第一笔资金是50万,占公司50% 的股份,我个人也占50% 的股份。
任良从供人免费使用的共享软件做起,他最初的确并不是想赚钱,而是想通过
这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使用他的软件,然后利用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他
的设计。这样的做法,让他获得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使他有机会跟世界二
十多家颇具实力的电脑网络公司合作,为他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看
来,创业之初确实不能双眼只盯着钞票。
1999年,北京金山公司对他的部分软件一次性总体收购。2000年初,他为美国
某公司编写的网络应用软件也已推向市场,该公司将按市场实际收益份额,与任良
对分。他为很多公司编过非常实用的软件,比如为润迅公司开发的信息转化程序,
可使互联网信息同传统通讯方式有机结合;为广东金干线信息咨询公司开发的“电
子商务信息平台”,只要敲入几个关键词,便可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种商业信息进行
搜索,搜索结果自动反馈到公司网络上,可以在网上进行全球性交易;为广发证券
公司开发的“业务邮件自动分拣系统”,只要总部每晚运行一下该程序,各个营业
点的各种报表便会自动分类好,并及时下载下来……他编过太多的软件,而且年纪
轻轻,不能不让人慨叹是个电脑天才!
我们的公司不是网站,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在做跟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也给人家
做了好多商业网站,比如网站系统和软件等等。
我对公司的前景非常看好,不管互联网以后能否再热起来,我觉得技术这个行
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互联网跟其它行业都需要软件。我们公司的业务就分两
块,一块就是帮其它公司做一些网站,从策划到最后调试、按装等;另一块就是我
们自己做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产品,比如网站产品,相当于一个网站的部件。
公司比较小,人员主要是搞开发的,目前有十多个,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都
是从高校里招聘,南航比较多。明天南京有个人才招聘会,我也准备要去,想再招
一些人进来。现在感觉人还不够,办公场地也在扩充,隔壁有一间正在装修。
从个人编软件到创办公司,中间并没有什么跳跃,而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随
着形势的发展,有些观念也在变化,做的事情也不同。在开公司之前,个人是主要
的,后来想不能总这样一个人做下去,而是要把事情做大一点,就成立了一家公司。
公司成立后我做的事情还是老本行,做技术方面的。
我们的公司有薄弱的地方,比如我们的管理和市场肯定不如人家,我们甚至没
有市场人员。公司的业务一般是人家找上来的,或者是朋友介绍的,我们现在不用
愁没事做。
可能IT行业比较特殊吧,像我们这边,不管是周末还是平时,来上班的人松松
散散的,大家在一起做事情也很随意,没有限制性的上下班时间,只要把自己的事
情做好就行。
我说,学生创业跟学校联系得挺紧密的,那你的同学你的老师对你的创业有什
么看法?
我们学校还是很支持的,这跟潮流也有关吧。我想创业他们不反对,这是最大
的支持了,在其它方面他们也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我们跟别的创业公司有些不一样,
我们相对更独立一些。有些创业公司,办公场地是用学校的,有些资金也是学校的,
而我们跟学校关系不太大,我们的资金是风险投资,办公场地是外面租的写字楼。
我们虽然是学生,但对外一般不称自己是学生公司,而是很正规的一个IT公司,只
是小一点。
任良在学校可以称得上是位“好学生”,他在1998年年底就入了党,在校三年
多,多次获奖学金,还荣获过“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以及“校园十佳青年”
等荣誉称号。在近年来江苏省举办的各类电脑大赛中,他屡屡夺魁。上学的业余时
间,很大部分用于编写网上共享软件,他的“超级寻呼通”软件获得过“中国十佳
共享软件”称号。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管理方面,第一个我是做技术出身的,第二个我现在是大四
了,在这方面一点经验都没有。当时在跟投资方谈合作办公司时,我说自己在管理
方面可能一点经验都没有,他们认为现在公司小,问题不大,大家在一起还不是管
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协助关系,一个团队一起来做一个事情。至于营销、
市场方面的能力,我也很缺乏。我觉得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别的
方面所欠缺的正是以后我们要完善的,比如管理吧,以后公司做大了,我们可以招
聘职业经理人进来专门做管理,包括市场部也一样。不能永远靠人家来找送活上门,
也不能永远靠这个模式来运行——这个模式只能适合创业初期。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的看法是顺其自然,想做这个事情创办公司,也不要有什
么顾忌。创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半年来我收获匪浅。当然,也不要强迫自己去创
业,看到大家创业了我也去创业,这样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实,我的创业还比较被动,其他人是注册一个公司然后去找投资,而我是倒
过来,别人先把钱给了我,所以刚开始相对比较顺利一点,资金也有,技术也有,
以前的业务积累也有……所以遇到的困难比较少。以前有些记者问我:“你们公司
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真的回答不上来,小困难倒是有,但很大的困难确实还没
有。我们的资金够用,办公场地和技术积累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公司的发展比较平
稳。
我说,创业很花时间和精力,对你的学业有没有影响?
还是习惯了吧,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跟一些国内外的公司合作一些项目,分
好大一部分精力,有时出去一个礼拜或者三个礼拜。现在,除了学习以外,投给公
司的精力会比大一大二多一点,两方面都能兼顾到。
学校给我免试读研究生的机会,那我先读了再说。如果以后真的没法兼顾两头
的能力,那我只好放弃一头了。大三下学期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有的老师就劝我说,
可以选择休学。我觉得如果休学的话,就不太可能再回去读书了。我会继续念下去,
现在大四了,一星期才那么一节课,所以没有关系的,公司也比较稳定了。
下一节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