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说,据我所知,你们北大物理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奔美国去,那你为什么
选择了创业而不去美国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现在出国门槛太高了,与其费那么大劲去出国,还不如在国
内好好干点事。现在大家都挤出国这条路,把这个门槛抬高了,就不合算了,这是
我的判断,早几年可能合算。
还有文化的问题,一个一流的中国人才到美国后肯定就降为二流了,这并不是
说美国人比你高一等。当你跟美国人谈生意的时候,他看到你是黄种人,立马想到
这是外国人,他的想法就不太一样了,对你的信任感会打一些折扣,做很多事肯定
不是那么顺,这时候你想在美国达到一个成功的水平所花的努力肯定要比在中国高。
我的大学同学,在上学期间基本上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出国这一块,准备托福和
GRE 考试上。最早这个考试考个差不多的分就行了,当时托福500 多分就可以了,
大家稍微准备准备就行了,现在都得620 以上,GRE 恨不得考满分,其实分数考高
考低无非是你费多大劲的事,那我想有这么多的精力还不如干点正事。我经常感慨
:人生苦短呀!你现在觉得自己年轻,其实年轻就这么几年。
我说,你当时办公司是比较顺利,还是比较艰难?
比较艰难,因为当时找不到感觉,方向也不对。当时想做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公
司,看着别人做软件挣大把大把的钱,心想自己也能挣这个钱。那时候我和现在北
大天正的总裁黄斌一起干,他既投资也帮着干。他本身也是属于创业类型的人,大
四时在中关村干,毕业半年后自己开公司,好象前后总共开了11家公司,倒了10家
吧。
张明搞软件开发,不但不赚钱,反而欠了别人很多钱,怪不得他洗手不干了,
重新寻找方向。在上大学期间就创业,是非常吃力的。在张明看来,学业包含了三
种人的目的,一种人是想要一个文凭,一种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种人想
做出些事情。在学生时代就成为老板的张明,在面对那些没有创业的同学时,并没
有什么优越感。
我问张明,作为创业的实践者,怎么看待大学校园里的创业现象?
首先,人应该有梦想,创业应该是鼓励的,但是,听到“学生创业”的第一反
应是不信任。
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人如果足够优秀,那他在大学时代确实就能够蹦出来,
就明显地超出别人,但这样的人很少,我不是这种人。
说老实话,我成功主要是我团队比较好,并不是我有多优秀。我们团队比较稳
定,散伙就干不了了。打个比方说比尔·盖茨,他当时在哈佛上学时已经非常优秀
了,环境也具备了,那他当然要去创业,为什么要继续读书呢?就这么简单。
大学里确实存在比尔·盖茨式这样的人,主要因为我们目前国内的各方面条件
还不够成熟,造成了这些人很难脱颖而出,所以我们需要这方面的建设,但是不能
以投机性的。说老实话,任何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都不是靠投机取胜的。
我很喜欢微软,也很喜欢比尔·盖茨,这和一般倡导自由软件的人不一样。前
一段时间,比尔·盖茨说:“我到第三世界国家才知道信息化建设不是第三世界需
要的东西。”他就说出这种话来,他的确在考虑人类的进展。比尔·盖茨是一个很
有理想的人,同时他又很狡猾,他会赚很多钱,而且把竞争对手搞得很惨。
你有没有注意到?比尔·盖茨老说自己是个科学家,实际上他就是个商人,他
只不过既是商人又有科学家的那种远见。我觉得微软是个非常好的公司,挺喜欢它
的,打个比方说,微软的产品我经常买正版的。
我说,现在人们老爱把“知识英雄”这个词挂在嘴边,你又是怎么看待这种大
学生靠知识来创业的趋势呢?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不认为大学生代表知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大学生不
可能知识很丰富。打个比方说吧,可能大学生认为自己很有远见很有什么的,如果
你和那些在IT行业做过一些年的头脑又比较有远见的三十来岁的人谈谈,你会马上
感到自己差得太多了,只不过是头脑没有跟他们碰一碰而已,所以认为自己水平很
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像我吧,我以前认为自己还行,马马虎虎,可跟他们
一比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去创业,风险真的很大。但是,国外那些做成功的,事
实上他们并不是不怕风险,而是风险对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这点是很重要。
你会发现,那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都会去找成熟的资源,拉
拢优秀的有经验的非学生加盟。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老在炫耀我们全是学生,我一
听这话就头疼。你要是全是学生,我凭什么信你呀?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高手。
下一节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