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 第一章 清朝末年,山东周村有条商业街叫跑马街道,街上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一个 严冬的傍晚,天色渐黑,风紧云低。一个小叫花子沿着商业街的墙根走来,一路东 张西望。他叫陈六子,十四五岁,自幼父母双亡,穿得破破烂烂,脸很脏,眼睛却 透着机灵。不一会儿,六子来到了“刘家饭铺”前,一个穷愁的老者打起帘子,让 他进去了。六子冲着老者甜甜一笑,叫了声“锁子叔”!,飞快地拿过笤帚,蹲在 炉前扒灰。锁子叔是这家饭铺的杂役,怜悯地递过一碗剩饭,六子狼吞虎咽地吃了 个精光。临走时,锁子叔又将自己省下来的半块窝窝给了他。六子感动得涕泪交流, 并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将来报答锁子叔的恩情。 天空渐渐飘起了雪花,街上的店铺大都关了门,只有一家开水铺前,一个中年 汉子正在收拾摊子。六子对那汉子作揖,央求他让自己把腿伸在炉洞子里暖和一下。 汉子勉强同意了,却警告六子不要动炉条,以防弄灭了火。雪越下越大,六子趴在 炕洞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只狗跑过来,把头伸进炕洞,要吃六子怀中的窝 窝,六子赶走了狗,恋恋不舍地吃下了那半个窝窝。炉洞已经冷了,六子几次睡着, 都被冻醒。无可奈何他站起来,使劲地在街上狂跑以此来取暖,并大声地唱着戏… …离开水铺不远,就是通和染坊。院内堂屋中,周掌柜和女儿采芹坐在桌前,妻子 正在忙着做饭。周掌柜四十多岁,清瘦精明,身穿便棉袄,采芹十四五岁,水灵大 方,眉目周正。不一会儿,周太太端过来一碗水饺,周掌柜要给采芹留上五个,周 太太却有些为难,因为饺子是给染坊的大师傅老刘吃的,刘师傅为人精细刻薄,饺 子少了恐怕他不愿意。染坊里,周太太把酒菜端到近前,乐得刘师傅眉开眼笑,一 边喝酒吃菜,一边悠然地哼着五音戏小曲。 天渐渐亮了,六子冻得脸色发青,嘴唇黑紫。他实在跑不动了,就停在通和染 坊门口,使劲地跺着脚,用嘴呵着手。突然,他听到脚步声,就拿雪撒在身上,假 装冻昏在地。原来是周掌柜和干儿子柱子出来扫雪,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六子,两人 慌忙将其抬进了屋。周太太用热水仔细地给六子擦了脸,并给他准备了姜汤和疙瘩 汤。六子累极了,就昏睡了一会儿。醒来后爬起来就向周掌柜夫妇磕头,嘴里不停 地喊着“爹,娘”。周太太感动地流下眼泪来。周掌柜认真的询问了六子的情况, 并为他取了个大名:陈寿亭。 寿亭自从到了周家后,手脚勤快,嘴甜心善,为染坊的活计跑前跑后,一家人 都称赞他机灵能干,特别是采芹,还经常偷偷塞给寿亭些好吃的。到了晚上,寿亭 就给刘师傅洗脚,借机夸刘师傅的手艺好,劝他多去说书场,去看那里的漂亮娘们 儿。刘师傅被寿亭说的有几分心动。第二天一早儿,刘师傅关上门,悄悄的在料屋 里配料。寿亭则踩着凳子,在窗户眼里偷看,将哪种颜料装在哪个袋子里,秤砣子 压在什么位置,看得一清二楚。到了晚上,说书场里,一群人正在聚精会神听说书 先生讲《朱元璋》。寿亭坐在前排,听得目不转睛,刘师傅则斜着眼,贼溜溜地打 量着场里的妇女们。说书人总结朱元璋先为丐,后为僧,终为帝,无非本着两个字 “善、狠”。寿亭深表赞同。